王涛去世/维拉蒂/湖人总冠军图/女篮球比赛现场直播 - 法国vs波兰

當前位置:能源科技 > 能源互聯網

研究背景

國家發改委在《關于推進“互聯網+”智慧能源發展的指導意見》(發改能源〔2016〕392號)的文件中給出了能源互聯網的定義,即一種互聯網與能源生產、傳輸、存儲、消費以及能源市場深度融合的能源產業發展新形態,具有設備智能、多能協同、信息對稱、供需分散、系統扁平、交易開放等主要特征。近兩年來,相關政策陸續出臺、各項技術日趨成熟、試點示范項目相應投產投運,能源行業面臨著數十年來最大的變革。

2014年6月1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時發表重要講話強調:“面對能源供需格局新變化、國際能源發展新趨勢,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必須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2015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通過中發[2015]9號文正式下發,拉開了電力體制改革的大幕,之后相關政策密集推出,其中與能源互聯網直接有關的政策如下表所示。這些政策對能源互聯網在園區和城鎮當中的應用,起到了提綱挈領的指導。


能源互聯網的主要技術特征

能源互聯網是新能源技術、智能電網技術、信息技術的集成創新,最突出的技術特征有兩個。一是電力、冷熱和燃氣的供應方式多能互補,如下圖所示,電力和冷熱轉化的主要裝置是電動熱泵,燃氣和電力轉化的主要裝置是燃氣輪機,而燃氣和冷熱轉化的主要裝置是吸收式熱泵,能源供應和轉換過程的優化和裝置的控制調節的基礎是數據,能源管控平臺是能源互聯網的關鍵支撐。能源管控平臺的工作基礎,實際上是系統投入使用后的運行數據和規劃設計依照的負荷數據之間的實時比對和修正。

多能互補及主要轉換裝置


能源互聯網的另一個突出技術特征是“源網荷儲用”的全過程優化,如下圖所示,與從生產環節出發,供應和使用相對獨立的傳統能源產業不同,能源互聯網強調以用戶為中心,由“源網荷儲用”構成了一種環狀結構,對應能源的供應、輸配、需求、轉移和交易,不再從供應發起到使用結束的單向線性結構。環狀結構當中,用戶的冷熱電需求即負荷,是基礎環節,其余四個環節都是針對負荷開展的,從這個角度講,負荷的數據準確性是非常重要的。

能源互聯網的5個環節


技術研究

針對能源互聯網開展的關鍵技術研究有四項。

第一項于需求預測的用戶的實時冷、熱、電負荷計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已經讓這類計算變得容易和便捷,并且可以利用一些成熟的模擬軟件,影響預測結果的原始輸入和邊界條件要引起設計師的重視。

第二項是用戶側的能效提升技術,是通過節地、節能、節水、環保和室內環境控制五個方向,綜合應用新技術新產品,降低需求側的冷、熱、電能耗。

第三項是評價規劃方案安全可靠性、運行經濟性、技術先進性、環境友好性、產業帶動性五個維度的量化指標體系搭建。

第四項是規劃階段指導搭建的,指導能源互聯網多個硬件獨立、數據管理、統一管控的數字化運維軟件系統。